2021年11月25日,为贯彻市委、市政府“把推进新城高水平建设作为‘十四五’规划战略命题来谋划”决策部署,推动新城交通运营管理的高质量发展,积极发挥交通对五个新城发展的保障、支撑和引领作用,由市道路运输管理局会同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编制的《关于“十四五”期间提升新城交通运营管理水平的指导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指导意见》)及相关配套专项今天出台。
一、《指导意见》编制情况
《指导意见》编制自3月启动,相关工作包括:一是制定工作方案,总分推进《指导意见》编制。工作方案搭建了“1+7”工作框架,“1”是形成新城交通运营管理总体《指导意见》,涵盖整个新城交通运营管理相关内容;“7”是各行业专项指导意见。二是组建工作团队,定期组织例会深化《指导意见》编制。三是充分调研,广泛征求意见。将前期新城交通运营专题调研收集的关于路网、公交、慢行和设施管理等方面40余条问题和建议全面吸纳至《指导意见》和各专项中,并在编制过程中,广泛召开各专题和部门意见征询会,多次对《指导意见》和各专项进行修改。
二、《指导意见》的主要内容
按照新城建设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的要求,结合新城调研过程中各新城所在区提出的问题,《指导意见》的编制一是充分考虑各新城的特点,合理确定发展需求,准确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;二是系统总结上海中心城交通运营管理发展的经验和教训;三是对标国际一流城市标准,注重交通精细化设计和人性化的交通组织。
(一)基本原则、发展目标
1、基本原则
一是以人为本,服务出行新要求;二是因地制宜,凸显新城新特色;三是绿色集约,落实发展新格局;四是创新驱动,激发治理新动能。
2、发展目标
远期目标:至2035年,全面建成“保障有力、便捷舒适、品质高效、绿色安全”的新城运营管理体系,有效支撑新城“30、45、60”出行目标,全方位营造舒适生活、极致服务和品质体验;交通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高地和示范标杆。
近期目标:至“十四五”末,随着各新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和管理能力的提升,初步形成设施管理智能精细、交通运行有序高效、运营服务人性高质、交通发展集约绿色的新城交通运营体系,市民满意度明显提高。
设施管理智能精细:
设施高标准管养,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在新城交通运营管理中应用推广,主要地面道路路况损坏指数不低于中心城水平,C类/三类以下桥梁实现100%动态消灭;科技赋能率先示范,构建智能交通新体系,推进设施智能化应用和治理数字化转型,部分新城率先推进自动驾驶、车路协同等新模式的示范应用。
交通运行有序高效:
新城内外联系更加顺畅,服务新城的高快速路出入口布局更加合理、便捷,新城拥堵路段及节点改造取得一定成效;港口经营和岸线许可合规经营达到100%,航道卡口监控系统覆盖率基本达到100%;动静态交通协调发展。
运营服务人性高质:
新城道路客运服务水平显著提升,形成公交优先效应初显、出租汽车名片功能重现、省际客运精品优质的新城道路客运服务,服务保障能力基本达到中心城水平;人性化服务率先取得成效,新城内轨道交通站点无障碍出行基本达到100%覆盖;初步建成适应新城产业发展和市民生活需求的道路货运体系。
交通方式集约绿色:
各新城公交机动化出行比例稳步上升,慢行吸引力显著增强;运输装备的新能源比例大幅提升,新增、更新的公共汽电车、巡游车、市内包车中新能源车辆比例达到100%,推进大型货运车辆清洁能源化试点。
(二)主要任务
为实现《指导意见》的各项目标,本市将重点推进五项重点工作:
一是完善设施布局功能,夯实交通运营基础。不断完善设施布局,加快交通运营管理基础设施融合,挖掘既有设施潜能,进一步夯实新城交通运营基础,支撑新城交通运营管理。
二是加强设施精细化管理,支撑运行提质增效。立足城市更新背景下的人民城市建设,聚焦道路设施全要素整治,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,提升设施全龄友好度、运行品质等综合服务能力。
三是提升客货运输能力,促进服务转型升级。完善新城多层次的客运服务模式,契合新城居民的内外出行需求,优化完善城市货运配送体系,提升货运效率和环境,加快传统运输服务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。
四是构建智能交通新体系,加快交通数字化转型。新城在《上海市智能交通顶层设计(2021年-2025年》的框架下,通过数据赋能,构建智能交通新体系。大力推进交通行业“一网通办”、“一网统管”建设,加强应用场景开发,形成面向政府治理、企业应用、公众服务的新格局。
五是推进绿色交通发展,支撑生态宜居新城。通过探索推广绿色材料、工艺、装备升级应用,建设绿色出行友好环境,增加绿色出行方式吸引力,增强公众绿色出行意识,进一步提升新城绿色出行水平。
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